交易已清零,中方直接不买了!特朗普这下“破防”了,下令加码报复,对华发起新攻势!

据报道,今年7月,全球能源市场悄无声息地经历了一场“地震”——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气、煤炭这三大能源,加起来的量几乎归零,创下了近五年的最低值。用“清零”来形容,都不算夸张。一边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一边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两国之间的能源贸易突然跌到了个位数水平。这绝非偶然的市场波动,而是中美贸易战的结果!

中国自3月起未再从美国进口LNG,6月起未再买美国原油,煤炭从年初的百万吨级直接断崖式下滑到几乎为零。这一切,是中国“风险对冲—结构性替代”战略的全方位落地。对美能源零采购,背后是对美能源依赖的彻底清除,是中国用“实际订单”对美方各种制裁、敲诈和讹诈的最直接回应。

交易已清零,中方直接不买了!特朗普这下“破防”了,下令加码报复,对华发起新攻势!

特朗普的反应果然不出所料,一边在公开场合高喊“中国必须保障美国稀土磁铁供应,否则就对华征收200%关税”,一边又在释放善意,想撬动中国回头买单。但中国这波能源采购“清零”是结构性调整,不是因为不爽才这么做。特朗普嘴里的“加码报复”,其实是面对订单清零的无力反击。美国高关税下的能源出口商,已在数据层面被中国市场“消失”,再多的威胁也换不回中国进口商的信心。

这一波“去美化”背后,是中国能源战略的跨越升级。一方面大力提升国内产能,另一方面进口版图全线重构。沙特、俄罗斯、卡塔尔、澳大利亚、非洲成为中国主力供应商,美国彻底被边缘化。7月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同比大增,美油被直接踢出榜单前列。美国能源公司只能拼命开发日韩、东南亚客户,想补上中国留下的超级缺口。但现实很残酷,中国市场体量无可替代,新买家再多也接不住断崖式缺口。

交易已清零,中方直接不买了!特朗普这下“破防”了,下令加码报复,对华发起新攻势!

展开全文

美国LNG项目开发、油气出口投资全面放缓,多个新项目被迫延期。美国能源界自己都承认,这一轮对华“脱钩”会带来长期影响,中国进口商再也不会签订新的美LNG合同。中方不肯买,直接砸掉了美国能源出口企业的利润和信心。特朗普把“200%关税”当成大棒,结果发现中国买家根本不还手,直接“撤单、断供、换供应商”。这才是最硬的“反制”。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稀土、能源等战略物资上表现出极度焦虑。美方高层不断渲染“中国垄断稀土”,国防部砸4亿美元入股MP Materials,搞“火神元素—新元素技术”,但产能和中国差距巨大。中国精准反击,稀土磁体、氧化物等出口管制一波接一波,商务部、工信部推出稀土流向记录制度,确保每一克稀土都可追溯,真正把美国产业链卡在“技术源头”。美国军工、航天、风电、智能制造全线“吃瘪”,产业链上游被死死掐住。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很直接——中方对关税问题立场一贯明确,稀土是“工业维生素”,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全球产业链至关重要。中方依法实施出口管制,既是维护国家利益,也是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中方愿通过对话机制促进合规贸易,但绝不会被美方胁迫和绑架。美国产业界叫苦不迭,反制措施无一成功。

中美在能源和稀土贸易上的这场“硬碰硬”,谁主动、谁被动,十分明显。

交易已清零,中方直接不买了!特朗普这下“破防”了,下令加码报复,对华发起新攻势!

中国不只是在能源采购上推进“去美化”,更关键的是把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如今的供应链,早成了大国博弈里实打实的筹码。美国总想靠关税施压、制裁威胁,逼着中国让步买单,可到头来,只落得订单清零、市场丢了、产业链也断了的下场。特朗普那边喊得越凶,美国企业亏得就越惨,这账算下来再清楚不过。

这场能源与稀土的脱钩,不只是中美双边问题,而是全球供应链安全和国际产业分工重塑的风暴眼。美国的“极限施压”最终把自己推下了全球能源链的舞台,中国用市场、技术、全球布局把主动权攥得更死。美国要想靠关税大棒重塑格局,结局只能是“自砸饭碗”。全球能源和稀土的“去美化”,是中国战略自主和安全体系升级的信号,也是对美国贸易霸凌的最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