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6名大学生遇难,如此罔顾学生安全的参观学习太可怖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中金黄金
7月24日早间,中金黄金发布情况说明,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金黄金控股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事件发生后,中金黄金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组织处理,及时按相关程序上报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目前各项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公司对事件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并对此产生的社会影响深表歉意。
这么大的安全事故,一则情况说明显然无法窥探事情全貌,几句道歉也无法抵消生命逝去之痛。6名大学生他们正青春,未来无限好,但谁能想到,只是来参加个参观学习,就再也回不来了,一切都烟消云散,而且还是以如此触目惊心、出人意料的方式。6名大学生背后,是6个家庭,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悲剧带来的痛苦和煎熬是无法想象的。令人惋惜、唏嘘之余,更多的是惊诧与愤怒。
一个正常的实习就葬送6条年轻的生命,此事惊骇了舆论场,也留下一堆问号。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出事的浮选车间,在2024年安全环保事故为零、职业健康事故为零、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一个标榜“零事故”的安全车间,却保证不了几个学生的安全,发生这么骇人听闻安全事故,出现如此大的“反差”,问题究竟出在哪?
情况说明中提及,当时大学生们是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难道是格栅板有问题?是否存在设备维护缺失或设计缺陷?即使涉事矿业公司2月官文显示曾更换浮选车间格栅板,这也不代表格栅板的安全性有保障。专业人士指出,一般有格栅板的地方都有高落差,维修人员现场巡检时也应格外小心。曾经去过现场参观的东北大学学生也表示,如果是7个人站在格栅板上,板子可能会受不住。而且,浮选槽中的矿浆水含有悬浮物、化学药剂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腐蚀性和高温风险。“人掉进浮选槽,基本没有生还的希望。”既如此,安排学生到这么高危的生产一线参观,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就算有非去不可的理由,现场有没有引导或带教人员?有没有做基本的安全防护和宣教引导工作?有没有人提醒学生们远离那块脆弱的格栅板?究竟是谁把学生的生命当儿戏?对此事的通报和情况说明,不能只讲过程,不谈原因;不能只道歉,不提责任,不能只强调处置,而忽视问题。公众对此事的合理质疑与关切,应得到相关公司和部门及时的回应和交代。不让事情稀里糊涂发生,稀里糊涂过去,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诿,才是对生命负责任的表现,才有可能放大警示价值,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暑假期间,类似的实习、参观、学习活动都应以此为戒。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有征兆的,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预防、可控制、可避免的。事关安全,要有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要以“宁可多一事,绝不少一事”的责任意识,用好“放大镜”“排雷仪”,把风险隐患的防范做得更深入更到位,千万不要让悲剧再重演。
评论